[七臺河信息網個人二手農機]七臺河市永久村 農機聯合體趟出新路徑
七臺河市永久村 農機聯合體趟出新路徑
正在田野上耕耘的黑山真霸道4+1深翻犁。 本報記者長征攝
?本報記者長征
如何讓黝黑土地不再板結、脫貧群眾不再返貧?面對看似孤立松散的難題,勃利縣杏樹朝鮮族鄉(xiāng)永久村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通過全盤思考、系統(tǒng)梳理,決定以組建新型農機聯合體為突破口,逐一破解難題。
2018年,村兩委通過駐村工作隊匹配專項扶貧七臺河信息網個人二手農機資金,帶動30戶貧困戶購進大馬力拖拉機等現代化配套農機設備,實現一條龍作業(yè)。村支書帶領拖拉機能手冒著嚴寒,始終工作在第一線,深翻耕地4000余畝,為村集體增加了固定收入。同時以農機聯合體為龍頭,整合全村閑置農機,開展農機互助。
今年,永久村在市級專項資金支持下,拿出農機聯合體部分收益,共計投入18萬元,新購農機1臺,進一步壯大農機聯合體。春耕期間,深翻整地作業(yè)1200畝,實現收益2.4萬元。同時,經村民評定表決,從農機聯合體收益中拿出5000元,對出現特殊困難或表現突出的8名村民進行小微獎補,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
“我們正在探索秸七臺河信息網個人二手農機稈打包、耕地深翻、打壟整地及到外村拓展業(yè)務等一條龍聯合作業(yè)新模式,讓農機聯合體創(chuàng)造更大的效益?!贝逯窀Ed奮地告訴記者。
而農機聯合體的連鎖效應,正在超出預想。通過打包消化秸稈、增加收入同時,永久村還通過粉碎秸稈方式,解決家畜飼料問題,從而推動了養(yǎng)殖產業(yè)發(fā)展。今年,永久村帶動18戶村民成立了存欄超2000頭的綜合養(yǎng)殖場,在縣城建立了專賣店,并尋求線上推廣。
既改良了土壤又實現了秸稈全量還田,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給予貧困戶小微獎勵,既實現了當初設想又延伸了新的夢想,永久村農機聯合體正釋放出更大的能量。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digitalhomeuk.com/ershou/13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