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香椿的種植密度和產量
農機大全網(www.digitalhomeuk.com)今天給各位分享大棚香椿的種植密度和產量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大棚香椿的種植密度和產量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大棚韭菜種植要點,扣膜前期要適當增溫 ♂
大棚韭菜種植要點,扣膜前期要適當增溫溫度、濕度:日溫18-25℃,夜溫8-12℃,空氣相對濕度70-80%。棚溫25-28℃以上時通風降溫,棚溫不足5℃時覆蓋草苫保溫。清明后撤除薄膜。
中耕松土、澆水施肥:土壤化凍時中耕松土,第一刀收割前不澆水。氣溫升高后,韭菜營養(yǎng)不足時澆水并隨水追施氮肥。
收割:元旦收割第一刀韭菜,20多天后收割第二刀韭菜,共收割四刀。
一、大棚韭菜種植要點
1、青韭生長適溫白天為18-25℃,夜間8-12℃,空氣相對濕度70%-80%。
2、扣膜前期和每茬收割后,棚溫應高些,以促進韭菜萌芽和生長。棚溫25-28℃以上時,通風降溫。嚴寒期棚溫5℃左右時,要硬蓋草苫保護。春分后夜間可不蓋草苫,清明后撤除薄膜。
3、覆膜后土壤化凍時中耕松土,第一刀收割前不澆水。以后氣溫升高,韭菜吸收能力增強,植株營養(yǎng)不足時可撓水,順水施入氮肥,澆水后通風排濕。
4、覆膜后45-55天,元旦前后收割第一刀韭菜,收割后松土1-2次,促進韭菜生長。經過20多天后可收割第二刀,共收四刀。撤膜后養(yǎng)根或棚內間作果菜類蔬菜。
二、冬天能不能種植韭菜
1、種植時間
(1)冬天可以種植韭菜,在大棚內種植或者是家庭室內種植,可以達到韭菜生長的溫度條件,然后再結合適當的澆水施肥,就可以使韭菜快速生長。
(2)韭菜適應的最低溫度是零下5℃,在10℃以上才可以正常的生長。冬天如果在室外種植韭菜的話,它很難存活的。
(3)韭菜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北方的氣溫比較寒冷,如果露地種植,韭菜一般都會被凍死,但根部留在地下,來年氣溫回升就會繼續(xù)生長。
2、養(yǎng)護方法
(1)韭菜生長的時候需要充足的光照,會有利于養(yǎng)分的積累。但是溫度也不能過高,否則也會使它的質量變差。
(2)韭菜比較怕熱,溫度高的話,會使它生長變慢,溫度在30℃以上的時候,它就會枯萎。
(3)韭菜的收成主要決定于收割的次數,一般情況下可收割一次,收獲好的時候可收割2-3次,收割的時候要從距離地面三寸的位置開始,后期收割的時候要比前一次收割稍微高一些。
大棚香椿的種植密度和產量 ♂
大棚香椿的種植密度和產量大棚香椿的種植密度一般為500株左右/畝,產量一般可達到3500-4500公斤左右/畝。
實際產量會受到種植時間、管理技術等條件的影響。
香椿的生長適溫為16-25℃,當日平均氣溫達到10℃時即可發(fā)芽。
香椿適合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的石灰質土壤中,將青沙土、二合土作為種植土壤會更加適宜。
一、大棚香椿的種植密度和產量
1、種植密度
(1)在大棚內種植香椿,每畝地通常可栽種500株左右,露天種植時每畝地可栽種240-300株左右。
(2)香椿耐低溫,長成后可忍耐-20℃的天氣,但一年生香椿幼苗不耐寒,在-10℃的環(huán)境中其主干容易被凍死。
(3)香椿的生長溫度以16-25℃為宜,日平均氣溫達到10℃時便可發(fā)芽。香椿適合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的石灰質土壤中,將二合土、青沙土作為栽培土壤會更好。
(4)光照充足時,香椿的產量會有所增加,但要注意不能長期讓植株受到強光的照射,避免它被灼傷。
2、畝產量
(1)大棚香椿的畝產量一般可達到3500-4500公斤左右,但由于受到種植時間、管理技術等條件的影響,實際產量可能會有所差異。
(2)采摘第1茬后,應適當追肥澆水(主施氮肥,或噴施磷酸二氫鉀),之后每次采摘過后都要追肥、澆水1次,這樣可持續(xù)采摘60天左右。
二、香椿苗放冰箱能保存多久
1、保存時間
(1)新鮮香椿,放入冰箱中可保存2-4天左右。
(2)經過腌制的香椿,放入冰箱中可保存14天左右。
(3)香椿經過焯水后再冷凍保存,時間可延長至1年左右。
2、保存方法
(1)冷藏法:將香椿上面的老葉、老莖剔除,碼齊后用保鮮膜包裹起來,然后放入冷藏室。
(2)鹽漬法:將香椿洗凈,再用熱水焯燙,然后用食鹽拌勻,最后用容器裝起來放在冰箱中保存。
(3)曬干法:將香椿晾曬3-5天,再放入容器中密封保存,食用時取出來用涼水浸泡2小時即可烹制。
(4)冷凍法:將香椿洗凈并用沸水焯燙,待控干水分后用保鮮紙包裹數層,再放入保鮮袋內密封(分成數份),最后將保鮮袋放入冰箱中冷凍。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digitalhomeuk.com/news/103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