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雇深耕犁將土地深耕還田,第二年小麥卻減產3成,這是怎么回事?
農民雇深耕犁將土地深耕還田,第二年小麥卻減產3成,這是怎么回事?
農民雇用深耕犁將土地深耕秸稈還田,第二年小麥卻減產三成,這是怎么回事?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你一直不深耕,偶爾深耕一次,將生土層翻成耕種層,不利于作物生長,還田的秸稈被埋在深層下,在下面發(fā)酵產生大量熱量,會對上部的小麥造成燒根,更不利用小麥生長。 其實如果年年深耕土地,使土壤活層增厚,肯定是利用小麥生長的。機械化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層,改善土壤結構,使土壤更加疏松,有效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進土壤中有機質的形成,降低土壤的容重,從而提升耕地的質量。同時,深耕后還利于土壤的蓄水和保墑,減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抗旱能力,從而促進作物生長。所以,從道理上講,深耕土壤可以提高作物產量,增加土地的產出。 但是,如果多少年深耕一次,而連續(xù)只用旋耕機打一下地就進行種植,就會使種植層下面的土壤成為生土壤。而偶爾進行一次深耕,將底層的生土壤翻成耕種層,生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少,土壤也不夠通透,需要耕種兩三年進行涵養(yǎng),才會變成熟土層,適合作物的生長。過去在農村整過大寨田的農民都有這個經驗,深整出來的大寨田,由于打亂了土壤耕種層,在一兩年產量都不高。
種植小麥時,深耕地后小麥反倒減產30%,主要原因是打亂了土壤結構,使小麥根系不能正常吸收土壤中的養(yǎng)分造成的。當然,打破土壤結構,一方面說明了原先的土壤結構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因為深耕后沒有很好的相應的施肥措施。
現在種植小麥的狀況
現在種植小麥耕地,一般用旋耕犁。我們當地的旋耕犁耕地后,我多次量過,就暄土還不到20㎝,蟄實后在15㎝左右。播種的小麥種子在5㎝左右。而小麥生長,按要求根系在土層的20cm左右較為適宜,現在的根系層僅達到并只能生長在15㎝左右。這就是近凣年小麥穩(wěn)產而不增產的原因。因為沒有增產潛力可挖,只能靠增加肥、水達到小麥在這種條件下的最大效益。
深耕后反倒減產的原因
1.小麥根系生長對土層深度的基本要求:我們種植小麥的時候,一般要求深耕在25一30左右。目的是:深度20㎝以上,是小麥80%根系生長的區(qū)域,為扎根層,這層土壤最為關鍵:基肥充足,土壤肥力好;深度20㎝一30㎝之間,為耕作層,這層土壤是為了蓄積養(yǎng)分,并保存水分等,可稱作是后備力量:當扎根層養(yǎng)分、水分減少后,有耕作層提供。當然缺失后需用追肥、澆水來補充,但耕作層從整體上來說是小麥根系汲取養(yǎng)分的后盾。
2.深耕后反倒減產的原因:原因的扎根層(實際是耕作層)僅15㎝左右,而深耕一般在25一30㎝,也就是說把犁底層的板結層加耕深了10一15㎝。本來深耕是好事,但由于把扎根層(耕作層)翻到了底部成了新的耕作層,而板結的土壤成了新的扎根層,致使根系生長不利。
板結土壤的缺點,就是團粒結構差。團粒結構差,表現在土壤孔隙度低,而且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且孔隙單一。因為良好的團粒結構,可以:
1.調節(jié)土壤水分與空氣的矛盾;
2.協(xié)調土壤養(yǎng)分的消耗和積累的矛盾;
3.穩(wěn)定土溫,調節(jié)土壤熱狀況;④改善土壤耕性,有利于小麥根系伸展。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digitalhomeuk.com/news/128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