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三農”問題調查
吉林省“三農”問題調查
新聞提示: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圍繞提高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減輕農民負擔等“三農”話題熱議不斷,讓農民在2005年又一個“一號文件”后感受到愈加濃郁的春意。
豐收后的農民將怎樣面對來年,他們滿足了嗎?他們還需要些什么?帶著這個問題,日前,記者深入我省農村,與農民近距離接觸,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農民的心愿 :希望種子價格不要漲太快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記者開門見山地問道:“王大爺,去年收成不錯吧?今年又有什么新希望呢?”“就想讓化肥、種子價漲得慢點。”王文財嘆了一口氣:“原先90多塊錢一袋的化肥,現(xiàn)在賣到120多塊錢,2塊錢的種子,現(xiàn)在能賣到5塊錢。糧食直補的錢是400多塊,結果種子、化肥比往年貴了300多塊,“國家給的好政策,最后落到手里的錢沒多少了。”他真心希望政府管管化肥、農藥、種子市場,不要亂漲價。
最好能介紹幾個好項目
當記者問到除了種地還有什么想法時,王文財的兒媳周曉華快人快語:“俺們還想要幾個好項目,只有有了好項目才能真正致富。”周曉華說,她一直琢磨著干點啥,除了種地她還在家里養(yǎng)了3000多只蛋雞,但也就能掙幾個零花錢。
農民的困惑:村里的收費讓俺弄不明白
產生新矛盾:“要地熱”讓無地農民與村委會不和
在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激勵下,許多地方都掀起了一輪“要地熱”,由此引發(fā)了一系列糾紛。這些要地的農戶有的是二輪土地承包時因嫌稅費過高沒有要地的,有的是外出打工后放棄土地承包權的,有的是新添了勞力或出生了子女的。由于原來許多人不要地,導致1996年前后各地都出現(xiàn)了數量不小的拋荒地,而當時的村委會為了保證國家稅費,不得不想方設法把這些拋荒地處理給別人耕種。現(xiàn)在面對大量要地的農戶,村里基本上沒有耕地可給。由于要不到耕地,享受不到國家政策的實惠,無地農民與村委會的矛盾日益突出,甚至發(fā)生了械斗等極端行為。
取消農業(yè)稅帶來的問題:鄉(xiāng)村集體經濟成了空殼
“沒了農業(yè)稅,基層怎么來運作?”記者在榆樹市八號鎮(zhèn)采訪時,孟繁野鎮(zhèn)長焦慮地對記者說。他告訴記者,沒了農業(yè)稅,鄉(xiāng)村集體經濟成了空殼,而上級政府的轉移支付僅僅保證干部工資和日常的辦公經費,除此之外,要想興辦集體公益事業(yè)只能通過“一事一議”來解決。而每人每年15元的經費,很難辦成大事。對于投入需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道路、水利建設,鄉(xiāng)村難以擔此重任。
干部70%的工作內容沒了
“我們干部應該做什么?”農安縣巴吉壘鎮(zhèn)和平村支部書記鼓連和接受采訪時,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鼓連和說:“不少鄉(xiāng)村干部反映自己70%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抓農業(yè)稅收?,F(xiàn)在農業(yè)稅收取消了,這無疑會對廣大鄉(xiāng)鎮(zhèn)干部的工作目標、工作方式、工作內容等產生巨大的影響。”
由于不少公共事業(yè)都不再需要鄉(xiāng)村干部,必定會使不少干部在一段時間內產生失落感、盲目感,對農業(yè)稅取消后自己該干什么心里沒底。<?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digitalhomeuk.com/news/17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