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酒風”反彈?農村移風易俗需持續(xù)用力
“擺酒風”反彈?農村移風易俗需持續(xù)用力
高彩禮、人情費用負擔重等問題的高關注度,映射出廣大群眾苦之久矣的社會心理。多年來,一些陳規(guī)陋俗不僅給廣大農民群眾增加了物質負擔,更影響到群眾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對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yǎng)、鋪張浪費等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高度關注的突出問題,黨中央高度重視。2022年,農業(yè)農村部會同中組部、中宣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fā)了《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各地結合農村風俗習慣等實際情況,對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進行專項治理。
專項治理工作開展以來,各地深入調研、集思廣益,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理辦法。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農業(yè)農村部門牽頭制定了移風易俗專項治理實施方案,各縣級黨委政府組織進村入戶摸排調研并深入安排部署治理工作,農業(yè)農村部門和宣傳、文明辦、民政、婦聯等部門以及鎮(zhèn)村一級聯合發(fā)力、協同推進,廣大農民群眾積極響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很多地區(qū)農民群眾的紅白喜事和人情往來負擔正在明顯減輕,共享著移風易俗帶來的實際利好。比如,四川省涼山州村民遵循《涼山彝族自治州移風易俗條例》,使當地婚嫁彩禮從原來平均30萬元降到了10萬元以內;天津市寶坻區(qū)周良莊村宣傳一批移風易俗典型,涌現出“零彩禮”“零儀式”等,為群眾節(jié)省了婚喪嫁娶開支。
但也要看到,此前幾年受疫情影響,為了避免大范圍人員聚集,廣大群眾積極響應“少辦酒席、不辦酒席、小范圍辦酒席”的號召,各地辦酒席的次數、頻率、人員、范圍等都有所減少。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yōu)化調整,部分群眾可能會把之前沒有辦的酒席補上,各種名目的“擺酒風”亂象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反彈甚至卷土重來。因此,根治陳規(guī)陋習、推動移風易俗的這根弦必須時刻緊繃,工作必須常抓不懈。
陳規(guī)陋習雖然根深蒂固,但不代表不能改、改不了。只要廣大群眾擁護支持,加上措施得當、方法正確,就一定能夠最終打贏移風易俗這場攻堅戰(zhàn)。那么,在接下來的移風易俗工作中,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總體來說,需要綿綿用力、多措并舉,讓制度的“剛性”約束與“柔性”的正向引導齊頭并進。
首先,要制定出既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適合當地風俗習慣的村規(guī)民約,讓群眾有章可循,自我管理和遵照執(zhí)行。鄉(xiāng)村熟人社會關系的底色決定了移風易俗工作有其復雜性、特殊性,需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尊重文化傳統。因此,提倡什么新風,反對什么陋習,制定什么規(guī)矩,既要旗幟鮮明,又要拿捏好“度”,講究合理性,以利于引導群眾積極參與、主動自治。
其次,要加強完善農村黨員干部帶頭移風易俗的規(guī)定,切實發(fā)揮出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讓群眾學有榜樣。同時,要對帶頭進行移風易俗做得好的、大家認可的黨員干部,在評選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榮譽時,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分或優(yōu)先獎勵,以更好營造良好氛圍和風氣。
第三,要講究方式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治理措施。比如,成立紅白理事會并發(fā)揮好理事會的功效,積極為村民群眾提供相關的服務,讓專業(yè)人辦專業(yè)事;把“道德銀行”“文明積分”“紅黑榜”等好方式、好做法宣傳推廣、持續(xù)開展起來,激發(fā)村民參與移風易俗的積極性;多舉辦一些農民群眾喜愛的文藝演出和宣講活動,讓鄉(xiāng)風文明、移風易俗工作入腦入心。
移風易俗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續(xù)用力、久久為功。不論是高價彩禮或是紅白事大操大辦、厚葬薄養(yǎng)、鋪張浪費現象,都是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相背離的。因此我們要保持足夠的歷史耐心,更要有信心、有能力去加以引導,糾偏陳規(guī)陋習,糾正不良風氣,讓清新明朗的文明新風勁吹在廣闊的鄉(xiāng)間沃野上。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digitalhomeuk.com/news/21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