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直補政策談——訪吉林省財政廳副廳長張永田
種糧直補政策談——訪吉林省財政廳副廳長張永田
今年,吉林省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資金進一步增加,資金規(guī)模達到38.3億元,比上年增加11.5億元,畝均補貼65元,人均補貼265元,惠及全省1443萬農業(yè)人口。為全面了解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近日,記者就全省廣大農民比較關心的問題,采訪了省財政廳副廳長張永田。
記者:國家實施的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政策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普遍歡迎,對促進農業(yè)生產產生了深刻影響。請您介紹一下目前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政策的主要內容?
張永田:國家實施的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政策,由糧食直接補貼政策和農資綜合直接補貼政策兩部分組成。其中,對種糧農民的糧食直接補貼政策,是從2004年開始實施的,國家通過改革,把原來在糧食風險基金中安排補給流通環(huán)節(jié)的錢,直接補到農民手里,由原來的暗補變成明補。糧食直補資金在糧食風險基金中支付,由中央和地方共同籌集,中央拿大頭。對種糧農民的農資綜合直接補貼是從2006年開始實施的,主要是因化肥、農藥、農膜、柴油等農資價格上漲,增加了農民的種糧成本,對種糧農民實施的一種補貼。這項補貼資金全部由中央財政安排。這兩項補貼的對象都是種糧農民,主要目的就是促進農民增收和糧食增產,是一種收入型的補貼。
記者:有不少農民朋友詢問,我省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資金分配原則是什么?怎樣分配?由誰來發(fā)放?
張永田:糧食直補資金和農資綜合直補資金的分配原則是:一是補貼向糧食主產區(qū)傾斜,產糧越多、糧食商品量越大,得到的補貼就越多;二是補貼資金分配堅持公平、公正、公開。
分配依據是:省里對各市(州)、縣(市)及市(州)、縣(市)對所屬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是依據糧食商品量分配的,商品量的計算是以1994至1998年5年計稅常產為基數、扣除農民人均300公斤自留糧,城區(qū)還要扣除一定比例的蔬菜產量。鄉(xiāng)鎮(zhèn)對農民分配是以第二次稅費改革時農民所得到的計稅土地面積為依據的。
糧食直補資金和農資綜合直補資金必須由鄉(xiāng)鎮(zhèn)財政所對農民直接發(fā)放,不允許由村、社發(fā)放和集體代領。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直補資金都不準擠占、截留、挪用,不準抵扣各種欠款和貸款,不準抵頂村內“一事一議”籌資和其它經營服務性費用。
記者:今年我省種糧農民究竟能得到多少直接補貼?為什么不同地方農民得到的補貼不一樣?
張永田:今年,全省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資金達到38.3億元。按全省確定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的計稅面積5878萬畝計算,畝均補貼65元,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每畝27元的水平。要按人均計算的話,我省農村人口是1443萬,人均補貼在265元左右。
但是不同地區(qū)是有差異的,而且糧食主產縣與非主產縣差異較大。主要原因是:補貼資金分配原則主要向糧食主產區(qū)傾斜,我省對市縣及市縣對所屬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分配補貼資金依據的是糧食商品量,由于糧食主產縣與非主產縣糧食商品量基數差別很大,得到的補貼資金差別就很大,各市縣的鄉(xiāng)鎮(zhèn)再按計稅面積分配補貼資金時,就導致不同的市縣和鄉(xiāng)鎮(zhèn)之間補貼標準出現很大差異。
記者:最近我們下鄉(xiāng)采訪,聽到個別地方的農民反映,今年糧食直補資金到現在還沒有發(fā)下來?農資綜合直補資金什么時候能發(fā)到農民手中?
張永田:今年我省糧食直補資金全部通過存折的形式發(fā)放,個別地方補貼資金現在還沒有發(fā)到農民手中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由于部分市縣今年更換了金融服務機構,對農民的直補資金存折需要重新登記、打印、發(fā)放,這樣可能延誤了一些時間;二是全省信用社系統(tǒng)升級,重新更換存折,耽誤了一些時間;三是農資綜合直補資金省財政已在5月底撥付到市縣,部分尚未發(fā)放糧食直補資金的市縣,正好將農資綜合直補資金與糧食直補資金合并發(fā)放,這樣可以降低發(fā)放成本,提高直補資金的發(fā)放效率,但可能會延緩發(fā)放時間。
根據國家和省政府的統(tǒng)一部署,今年我省的農資綜合直補資金計劃從6月上旬開始發(fā)放,到6月底前結束。
記者:隨著國家財力的增長,補貼規(guī)??赡軙絹碓酱?,對補貼資金的管理也越來越重要,如何進一步加強補貼資金的管理,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張永田:的確如你所說,隨著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資金數額的不斷增加,如何加強資金管理,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是我們今后面臨的主要問題。財政部門也在認真研究,從制度和技術兩個層面來解決這一問題。在制度上,一是嚴格執(zhí)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的發(fā)放程序,其中最關鍵的一環(huán)是實行村級公示制度。鄉(xiāng)鎮(zhèn)財政所和農場財務部門依據農戶計稅面積、農工承包合同面積編制直補資金花名冊,張榜公布到村(社)、分場,農戶(農工)無異議后,將花名冊抄送給發(fā)放直補資金的金融部門,再兌現給農戶。只要張榜公布,誰也不敢多拿,比政府派人去查要強得多;二是建立補貼資金專戶管理、財務公開、補貼旬報、檔案管理等一整套完善的補貼資金管理辦法;三是補貼資金必須通過存折發(fā)放,嚴禁直接發(fā)放現金,不準集體經濟組織代領。這樣資金從國庫直接通到農民的口袋,中間環(huán)節(jié)見不到錢,就避免了資金被擠占、截留、挪用。在技術上,國家實施的“金財工程”建設,已將中國農民補貼網列為其中的重要建設內容,預計大概在年內能夠正式開通。這個網以每個農戶為統(tǒng)計單位,將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等所有涉農資金全部納入這個平臺來進行管理,并收集政府、農民的重要信息,包括政府惠農政策、農戶的家庭人口數、耕地數、種植品種、出外務工情況、收入情況等等。有了這個網,再配合農民一卡通、一折通,以后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就更加簡便易行了,對補貼資金的監(jiān)管會更加有效,大大提升服務“三農”的水平。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digitalhomeuk.com/news/25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