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良種補貼實現(xiàn)全覆蓋(吉林省花卉協(xié)會、園藝特產協(xié)會分別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
農機大全網(www.digitalhomeuk.com)今天給各位分享吉林省良種補貼實現(xiàn)全覆蓋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吉林省花卉協(xié)會、園藝特產協(xié)會分別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2、吉林省花卉協(xié)會、園藝特產協(xié)會分別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
吉林省良種補貼實現(xiàn)全覆蓋 ♂
吉林省良種補貼實現(xiàn)全覆蓋 從2009年起,國家對吉林省玉米、水稻、大豆、小麥、棉花良種補貼實行全覆蓋。為做好今年良種補貼項目的實施工作,鼓勵農民使用優(yōu)良品種,加快優(yōu)質良種推廣步伐,促進農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和農民持續(xù)增收,近日,省農委與省財政廳聯(lián)合制定并下發(fā)了《吉林省2009年玉米、水稻、大豆、小麥、棉花良種補貼實施方案》。《方案》指出,本次良種補貼采取現(xiàn)金直接補貼的方式,實行良種推介、自愿購種、直接發(fā)放。補貼標準為玉米、大豆和小麥良種補貼標準為每畝10元;水稻、棉花良種補貼標準為每畝15元。生產中使用玉米、水稻、大豆、小麥、棉花良種的農民(農場職工)均享受該補貼。
《方案》規(guī)定,本次良種補貼的范圍是指在全省行政區(qū)域內的耕地上按照實際種植面積全部補貼,在草原、荒山、荒坡、灘涂等違規(guī)開墾的耕地上種植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麥、棉花則不列入補貼范圍。在補貼品種上,凡種植經過審定通過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麥、棉花品種(不含退出品種),均可作為良種給予補貼,而種植未經審定和過期淘汰品種則不享受補貼。
《方案》要求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良種補貼工作,縣、鄉(xiāng)、村要建立良種補貼明細檔案,對于補貼面積、補貼金額和補貼品種進行詳細記錄和保存。各縣(市、區(qū))要做到補貼政策、補貼面積、補貼標準、補貼農戶“四公開”,接受群眾監(jiān)督。良種補貼資金必須??顚S?,嚴格按照國家規(guī)定使用,任何地方、部門、單位和個人都不得虛報良種補貼面積,不得套取、擠占、挪用補貼資金。
吉林省花卉協(xié)會、園藝特產協(xié)會分別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 ♂
吉林省花卉協(xié)會、園藝特產協(xié)會分別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
3月24日上午,吉林省花卉協(xié)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在長春召開。大會審議通過了吉林省花卉協(xié)會第四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吉林省花卉協(xié)會章程》,選舉產生了100名吉林省花卉協(xié)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
吉林省花卉協(xié)會成立于1990年,目前協(xié)會成員單位7家,會員300多人。近年來,我省花卉苗木產業(yè)發(fā)展較快,花卉產品質量大幅提高,優(yōu)勢品牌逐年增多,生產結構趨于合理,流通渠道暢通,服務體系日臻完善,花卉業(yè)呈現(xiàn)出穩(wěn)步提高、健康發(fā)展的良好勢頭。據統(tǒng)計,2019年,全省花卉生產面積18461.68公頃,總銷售額31.74億元。
未來,省花卉協(xié)會將立足于我省資源優(yōu)勢,突出地方特色,依靠科技進步,著眼于做大做強君子蘭產業(yè)、建立球根花卉種源基地、開發(fā)利用野生花卉、適度發(fā)展特色花卉、發(fā)展壯大苗木基地、發(fā)展有知識產權的種業(yè)等6個方面,抓重點帶全面,積極為政府當好參謀,為會員服好務。
?
3月24日下午,吉林省園藝特產協(xié)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在長春召開。大會審議通過了《吉林省園藝特產協(xié)會章程》,選舉產生了127名第二屆理事會理事,選舉出常務理事、會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等。
近年來,我省加快發(fā)展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把具有區(qū)域特色的農業(yè)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園藝特產業(yè)已經和糧食、林業(yè)、畜牧業(yè)、農產品加工業(yè)并列為全省農業(yè)農村經濟的五大支柱產業(yè)。
吉林省園藝特產協(xié)會成立于2016年,是全省唯一一家省級園藝特產業(yè)方面的社團組織。五年來,協(xié)會成功申報“吉林長白山黑木耳”“吉林長白山靈芝”和“吉林長白山香菇”區(qū)域公用品牌,通過農業(yè)農村部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登記保護,在推進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興旺鄉(xiāng)村富民產業(yè)、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等方面都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本屆園藝特產協(xié)會設立了專家委員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藥材產業(yè)發(fā)展聯(lián)盟、食藥用菌產業(yè)發(fā)展聯(lián)盟等11個組織架構;理事會中有9家副會長單位、22家理事單位;有148家企業(yè)、9家農業(yè)科研機構、384名會員加盟入會,幾乎涵蓋全省所有園藝特產行業(yè)。
未來,協(xié)會將以“區(qū)域品牌、先進標準、市場認證、國際認同”為核心,以“標準+認證”為手段,圍繞我省園藝特產業(yè)特點、中心工作和協(xié)會的職能,重點做好開展調研、制定標準、申報地理標志產品、打造品牌等4個方面工作,加強園藝特產業(yè)科學研究和促進先進適用科研成果轉化,著力打造園藝特產業(yè)品牌,推進園藝特產業(yè)整體轉型升級。
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省農業(yè)農村廳園藝特產處、省園藝特產管理站、省蔬菜花卉研究院、省蠶業(yè)科學研究科學院、省農科院、吉林農業(yè)大學、中科院特產研究所等單位領導及各市(州)農業(yè)農村部門領導參加會議。
吉林省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 ♂
吉林省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 11月8日,吉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青逯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了我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一、我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落實情況
2006年我省的延邊州和東豐縣進行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前期試點工作,按小學每生每學年280元,初中360元的標準補助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延邊州免學雜費、補助公用經費資金總額為6191萬元,由中央和省、州(縣)按比例分擔,按西部政策分擔比例為80:12:8,其中中央承擔4953萬元,省742萬元,州(縣)496萬元;東豐縣免學雜費、補助公用經費資金總額為618萬元,由中央、省、縣按60:24:16的比例分擔,其中中央承擔371萬元,省148萬元,縣99萬元。兩地的試點工作成效顯著。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從2007年春季學期開始,我們在全省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全面免除了農村(包括縣鎮(zhèn)、縣級市和城區(qū)農村學校在內的)232萬名中小學生的學雜費。為了做好這項工作,全省共落實了8.6億元資金,用于免除學雜費、提高公用經費標準的補助和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一年間,保障資金及時下達到位,各縣、市按用款進度直接撥付給所有學校。按照計劃我省今年應完成30萬平方米校舍的維修改造任務,在全省的共同努力下,實際完成45萬平方米的校舍的維修改造任務,現(xiàn)已全部交付使用。同時,我們還安排4250萬元資金為44萬名家庭困難農村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
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全省上下加強領導,加大力度,在推進這項改革的過程中,主要采取了六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項措施:健全機構,精心部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專門成立了以省長為組長,常務副省長、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省長擔為副組長,并由省財政廳、教育廳、發(fā)改委、人事廳、監(jiān)察廳、省委宣傳部和省委財經辦等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省級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省財政廳和教育廳廳長任辦公室主任,并明確了各成員單位和辦公室的工作職責。為了開展好此項工作,省教育廳事先對全省農村中小學進行深入調研,并多次召開專門會議,聽取了有關部門的匯報,科學規(guī)劃改革工作。2006年2月16日,省政府召開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會議,省長參加會議并講話,親自部署工作,會議下發(fā)了《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fā)吉林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進一步完善了各項改革政策。2006年10月17日,省政府又召開了全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堅決貫徹國務院通知精神和陳至立國務委員的有關指示,扎實做好吉林省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 2007年3月23日,韓長賦省長帶領省教育和財政等部門的領導同志,親自深入到伊通滿族自治縣就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調研,并提出“要認真負責任地落實好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學雜費工作,做到一個不能少、不能有死角,不讓農民為孩子交不上學雜費發(fā)愁,不讓校長為缺少辦公經費發(fā)愁”的明確指示。充分有效的前期準備工作為我省全面實施保障機制改革鋪平了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項措施:明確任務,科學制定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方案。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國發(fā)[2005]43號)的精神,2006年2月,省政府印發(fā)了《吉林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方案》(吉政發(fā)[2006]6號),對實施義務保障機制的方法、步驟、程序、經費的來源等給予明確。我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先后在延邊州和東豐縣開始試點。在2006年工作的基礎上,我省從2007年起全面免除農村(含縣鎮(zhèn)、農墾、林場)義務教育階段232萬名中小學生學雜費,建立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革長效機制,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為進一步完善經費保障改革的各項措施,省財政廳和教育廳還先后印發(fā)了《吉林省農村中小學校我舍維修改造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吉林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收學雜費實施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為改革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第三項措施:落實責任,確保保障機制改革經費落實到位。免學雜費和補助公用經費資金由中央和省、市(州)、縣(市)按比例分擔。2007年我省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需投入資金8.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承擔5.2億元,占總投入的60%,我省各級政府承擔3.4億元,占總投入的40%。在我省承擔的資金中,省級承擔2.3億元,占總量的68%,市縣區(qū)承擔1.1億元,占總量的32%。全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改革所需經費由中央、省、縣(市)分擔,比例為60:24:16。延邊州享受西部政策,經費由中央和省、州、縣(市)分擔,比例為80:12:4.8:3.2。在明確資金比例,確保資金到位的同時,我們還對相關政策作了進一步的修正和明確。省財政廳、省教育廳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加強財預算管理的通知》,要求 “各級財政改革前已經安排用于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不能減少”。各縣(市)在足額落實保障經費所需分擔資金的基礎上,又單獨安排提高學校公用經費保障水平的資金。其中安排提高公用經費保障水平資金超過100萬的縣市有敦化市108萬元、安圖縣103萬元、琿春市153萬元、汪清縣150萬元、東豐縣130萬元、集安市235萬元、通化縣501萬元、柳河縣186萬元、江源區(qū)154萬元。全省建立了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資金全部由中央和省級財政按5:5的分擔比例承擔。2007年安排資金1.08億元,計劃維修和改造30萬平方米農村中小學校舍。同時鼓勵市(州)和縣(市、區(qū))政府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校舍維修改造的力度。今年全省實際完成45萬平方米的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任務。全省進一步完善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制度。資金由地方承擔,補助對象由縣(市)人民政府確定,生活費最低補助標準為在校寄宿期間小學每生每天1元,初中每生每天1.5元。2007年,全省共安排補助生活費資金1450萬元,8萬名貧困寄宿生得到資助。
第四項措施:強化監(jiān)督,確保規(guī)范使用保障機制改革經費。為了促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2007年3月,省財政廳和省教育廳聯(lián)合組成了6個督查小組,分別對全省九個地區(qū)和長白山管委會所轄的縣(市、區(qū))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情況,進行了專項督導檢查。各督查組通過聽取縣(市、區(qū))政府關于新機制改革情況的匯報,查閱縣保障辦提供的有關資料,召開學生家長、教師座談會、詢問等方式實地檢查,共抽查近200所學校,并對存在問題的學校 “限期整改”。為保證改革經費的規(guī)范使用,教育廳和財政廳還聯(lián)合舉辦了全省財政和教育部門的相關人員培訓班,重點培訓預算編制工作,按校編制農村中小學的經費預算,細化學校的各項公用經費開支。從2007年起我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按兩上兩下的程序統(tǒng)一試編了農村中小學預算,將學校的各項收支都納入縣級財政預算。保障經費的管理做到了“四個直達”,即:預算編制直達學校,財務核算直達學校,資金撥付直達學校,財務監(jiān)控直達學校。
第五項措施:加大宣傳,使保障機制改革政策家喻戶曉。今年春季學期開學初,省教育廳和省財政廳聯(lián)合印發(fā)了235萬份《致全省農村中小學生家長的公開信》,發(fā)放到農村學生手中,做到了學生家長人手一信。我們還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板報等宣傳媒介,向全社會深入宣傳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政策內容,使這項政策家喻戶曉,為改革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省內許多媒體還專門為此開設了專欄。2007年2月26日起至3月8日,在省教育電視臺播放農村中小學免交學雜費的公益廣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對我省免除學雜費的政策和進展情況進行了報導。中國教育報、經濟日報刊登了我省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政策和工作進展情況。在全省范圍內大力宣傳保障機制改革的各項政策,使保障機制改革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為改革工作的最終順利實施,奠定良好的社會輿論基礎,讓全社會都來監(jiān)督這項改革的實施,把好事辦好。
第六項措施:完善制度,進一步規(guī)范農村中小學的收費行為。在全部免除農村中小學的學雜費后,規(guī)范農村中小學的收費行為就更顯重要。經省政府同意,由教育廳、發(fā)改委、財政廳制定的《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收費標準的意見》,并由省政府辦公廳下發(fā)。同時加大了監(jiān)督檢查的力度,建立并實施教育經費審計監(jiān)督制度和政府督導制度,實行教育經費管理校長法人責任制,使我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收費行為得到了進一步的規(guī)范。
三、下一步我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打算
2007年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在今年工作的基礎上,明年我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繼續(xù)加大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力度,深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工作。(一)繼續(xù)免除我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232萬名學生學雜費。在2007年工作基礎上,繼續(xù)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各項政策,深入做好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232萬名學生學雜費的各項工作。(二)為農村232萬名中小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實施免費提供教科書政策后,國家課程的教科書全部由中央財政負擔,各地選用的地方教材由省財政負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從此不再繳納教科書費。(三)進一步提高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費的補助標準。小學生每天2元,每年500元(每年在校天數(shù)按250天計算,下同);初中生每天3元,每年750元。所需資金中央財政實行獎勵性補助,地方按比例負擔的部分,由省級財政統(tǒng)籌落實。(四)繼續(xù)加大校舍維修改造的資金補助力度。國家按我省校舍維修改造的每平方米造價800元的標準進行補助,所需資金由中央財政和省財政按5:5的比例分擔。(五)進一步研究城市學校免收學雜費政策。目前,此項工作正在研究方案,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擬在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行免收學雜費試點。
吉林省落實推廣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工作全面加力 ♂
吉林省落實推廣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工作全面加力在秋季秋收生產的繁忙關鍵時刻,吉林省大力推廣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的又一重要推動舉措,由省農委組織的全省2019年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落實推進培訓班于10月11日在農安縣開班舉辦。
吉林省農委組織舉辦全省2019年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落實推進培訓班
培訓班的主要任務是扎實推進2019年全省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全面落實2019年補貼作業(yè)面積。來自全省8個市(州)農委分管主任、33個縣(市、區(qū))農機(農業(yè))局局長以及省保護性耕作專家組成員參加了培訓班。
今年吉林省委、省政府決定把玉米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作為今后全省農業(yè)農村重點推廣的5大新技術之首。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這一農業(yè)工作安排部署和要求,省農委、省財政廳及時迅速制定了"關于加快推廣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推進耕地質量耕作生態(tài)耕作效益‘綠色增長’的實施意見",決定2019—2025年在全省推廣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到2025年力爭全省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面積達玉米播種面積45%左右。
同時,又緊鑼密鼓跟進出臺了2019一2020年全省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作業(yè)補貼實施方案,省農委確定公示了全省2019—2020年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補貼作業(yè)指導面積數(shù)量,分解落實到縣(市、區(qū))的任務指標。
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關聯(lián)兩個作業(yè)生產年度,必須要“春作秋備"。為了在秋季收獲時,就讓農機合作社、農戶,知道哪塊地搞保護性耕作,秸稈怎么處理、怎么保留,省農委及時舉辦這次2019年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落實推進培訓班,就是推動各地要早計劃、早明確、早動手,讓農民在秋季就早把秸稈留田處理好。
吉林省2019年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機具農安縣田間作業(yè)演示現(xiàn)場
在培訓上,觀看學習了農安縣保護性耕作機具田間作業(yè)演示現(xiàn)場。農安縣農機局局長易寶慶,結合作業(yè)現(xiàn)場講解介紹了農安縣實施保護性耕作主推的三種模式,秸稈粉碎還田覆蓋地表集行免耕播種作業(yè)技術模式、高留根茬秸稈還田覆蓋地表免耕播種作業(yè)技術模式和秸稈覆蓋均勻還田免耕播種作業(yè)技術模式;重點演示了省有關部門和長春市等地創(chuàng)新研發(fā)的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關鍵機具,秸稈前置和后置歸行機處理機、苗期秸稈覆蓋下施肥深松機、前置秸稈歸行機與后置深松機的一體機、秸稈集行粉碎深埋機和帶補水裝置的免耕播種機等機具。
省農委副主任張永林,結合各縣(市、區(qū))交流的情況,對2019年全省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推進工作進行了安排布置,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是要求各地區(qū)要根據省里下達作業(yè)指標,組織落實好保護性耕作作業(yè)補貼面積。
二是做好宣傳和培訓工作,讓廣大農民深刻認識保護性耕作對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逐步改善傳統(tǒng)的耕作方式,切實增強發(fā)展保護性耕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是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依地施技,規(guī)范耕作”的原則,加快形成適宜本地域的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路線。四是加強組織領導和督導檢查工作,嚴格做好項目資金使用和管理。(李社潮)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digitalhomeuk.com/news/26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