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巧致富之“90后”小伙的別樣“種田經”(農民巧致富之“二三五”邏輯種大豆)
農機大全網(www.digitalhomeuk.com)今天給各位分享農民巧致富之“90后”小伙的別樣“種田經”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農民巧致富之“二三五”邏輯種大豆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農民巧致富之“90后”小伙的別樣“種田經” ♂
農民巧致富之“90后”小伙的別樣“種田經”26歲的周通生于1990年11月,憑著對農機操作的熟練,自父親周小林在村里承包大片農田以來他一直是父親的好幫手。14歲初中畢業(yè)那年,由于不想在家種田,周通就跟著一名親戚到鎮(zhèn)上去學習維修機器。
別看周通人小,但他好動腦筋又勤快,很快就成了店里機器維修的技術骨干。這幾年,他一直在長堎工業(yè)園區(qū)的4S店做技術維修工,每年收入不下4萬元??粗改赋邪@么多農田實在忙不過來,周通就抽空回家?guī)透赣H駕駛農機耕田、插秧或收割。
留田村在新建區(qū)長堎工業(yè)園區(qū)附近,與周通同齡的年輕人沒有一個在家種田的,那時周通回家?guī)兔傆X得丟人。隨著父母承包農田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特別是大力推廣再生稻被評為全省種糧大戶后,周通才覺得種田有點意思。
“早稻種植50畝,再生稻種植200畝,中稻種植600畝,晚稻種植50畝,現在早稻田已經翻耕好,天氣一晴穩(wěn),就可以插秧,再生稻也已經直播了80畝……”說起今年的水稻種植規(guī)模,直來直去的周小林全盤“倒出了”自家的計劃。周小林今年51歲,駕駛農機非常熟練,誰也不會想到他的右手只剩下第二根手指頭。
2008年以來,周小林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把種植規(guī)模慢慢擴大,并添置了全套水稻種植機械,夫婦倆每年種好幾百畝雙季稻,一個幫手都不用請。正是靠著辛勤的付出,他家每年畝均雙季稻的純利潤達到了700元。2014年,南昌市在全市農業(yè)縣區(qū)選擇種糧大戶進行“早稻—再生稻—油菜”“新三熟制”種植模式試點。周小林獲悉后主動“請纓”,拿出100畝優(yōu)質水田試點。在農業(yè)專家手把手地指導下,周小林在2014年、2015年的“新三熟制”試點大獲成功,僅油菜收入一項,就獲得了畝均600元的純利潤。
這兩年,周小林家種的田越來越多,周通動了回家種田的念頭。特別是今年初省、市、區(qū)、管理處各級政府部門都上門來幫扶,更是堅定了周通跟著父親干的信心和決心。
“其實種田也挺有樂趣的,你看,我和父親各駕駛一輛大拖拉機就跟比賽一樣,我開704型號的,我父親開554型號的,我開的拖拉機力氣更大,水田相對容易打平。特別有意思的是,我們在耕田,周圍的白鷺等飛禽就跟過來,好一幅人鳥和諧春耕圖!”周通邊擰螺絲邊說。
今年春耕,周通提前向公司請了假,只要公司沒事,他就跟著父親起早貪黑到田里去打田。 “種田要講科學,為什么我家的水稻產量高又好賣,效益高呢?一是水稻品種好,二是農田管理很重要,施肥、打藥掌握得好,三是人勤快,我家種田是全程機械化,因此成本相對更低?!闭f起種田的秘訣,現在周通也是一套一套的。
“現在種田不能蠻干,怎么施肥、怎么用藥、怎么用機械,年紀大的農民不會的我們都會,只要用心去勞作,農村同樣可以成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敝芡ㄕf。
農民巧致富之“二三五”邏輯種大豆 ♂
農民巧致富之“二三五”邏輯種大豆經歷了一個冬天的孕育和休憩,黑土地蓄力待發(fā);黑土地上的職業(yè)農民們卻不得閑,正在為新一年的豐收希望奮馬揚鞭。敦化市大石頭鎮(zhèn)永青村興發(fā)專業(yè)農場場長趙顯清就是其中之一。
來不及沉浸于春節(jié)前有機雜糧雜豆銷售高峰的喜悅,這幾天,趙顯清又緊鑼密鼓地為村民們的春耕“打出提前量”:把40噸大豆種子作芽,分發(fā)到200多戶農民家。
永青村的耕地,是地地道道的黑土地。這里依山傍水,晝夜溫差大,有著種植大豆的天然優(yōu)勢。趙顯清帶著大伙兒就地取材,利用大石頭鎮(zhèn)發(fā)展畜牧業(yè)的便利條件,把雞糞、豬糞進行集中消毒、滅菌、發(fā)酵,積造成利于大豆生長、增收的有機肥。
去年10月,借著秋翻地的時機,專業(yè)農場將流轉的155公頃土地全部施用了農家肥。
“算上合作社成員自家的耕地,去年我們一共施了300公頃農家肥。這種肥確保了大豆的綠色生長;而且長效,施肥一次可以用三到四年?!壁w顯清說。
“用趙場長的種子和農家肥種了4年大豆。今年的種子已經運到家了,”村民孫麗君家有20來公頃地,“現在就等著雪化了打打壟,地溫上來把籽兒播下。到夏天,做好田間管理,人工除除草、鏟鏟地?!?/p>
過去,施用普通化肥每公頃能產大豆4000多斤;按照專業(yè)農場的種植要求,這幾年產量穩(wěn)定,每公頃能產6000斤?!岸业角锸諘r,專業(yè)農場還按每斤高于市場價0.1元到0.2元的價格回收大豆。收益還是挺劃算的?!睂O麗君笑著說。
趙顯清的大豆種植模式,被人稱為“二三五”,即用農家肥種植2公頃的耕地面積,收獲施用普通化肥3公頃的產量,賣到普通大豆5公頃的價格。用農家肥種出的“長白山農夫”有機大豆,也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綠色品牌。
像趙顯清這樣通過科技創(chuàng)新連片整改土地的新型農民,正在帶領著更多農民履行保護黑土地的責任和義務,探索“以質取勝”的現代化種植業(yè),既藏糧于地、又藏糧于技。
農民巧致富之“眾籌”,用“種地”實現脫貧 ♂
農民巧致富之“眾籌”,用“種地”實現脫貧在傳統(tǒng)印象里,種地往往意味著貧窮,若想致富,發(fā)展農業(yè)不如發(fā)展工業(yè),發(fā)展工業(yè)不如發(fā)展商業(yè)。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的一份調研報告稱,占全國糧食總產量近四分之三的我國800個產糧大縣中,國家級貧困縣超過百個,貧困人口達3600萬。
同樣是種地,不少地方確實越種越窮,但在江西省160多萬人口的農業(yè)大縣鄱陽,“種地”卻成了戰(zhàn)勝貧窮的法寶。鄱陽縣委書記張禎祥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通過發(fā)展農業(yè)是能夠帶動農民致富的。去年在鄱陽,糧食增產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占到了40%?!?/p>
這一切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眾籌各類專業(yè)合作社超1000家
“眾籌”就是集眾人之力來完成某件事情,這幾年這個詞越來越熱。在鄱陽,對農民收入增長幫助最大的就是他們自發(fā)“眾籌”起來的農民合作社。
與以往一家一戶種水稻,澆水、運苗、插秧各個流程都獨自完成不一樣,通過發(fā)展專業(yè)合作社,幾乎每一個程序都有專門人員用器械操作。
如今,鄱陽農業(yè)已經實現了全程自動化、機械化,從機器耕作、插秧,到飛機打農藥、防蟲害,最后收割、烘干稻谷保存也都是機械化,已經幾乎不需要人工了。農民合作社的業(yè)務也不止于當地鄉(xiāng)鎮(zhèn),已經走出了江西省,比如,飛機打農藥就到過安徽。
農民合作社門檻很低,愿意出一份力的農民都能參與。鄱陽縣樂豐紅興專業(yè)合作社農機托管中心的廉清洪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農民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技術的出技術,有裝備的出裝備,只要你能融入合作社,為合作社做某一方面的貢獻,我們都吸收,都可以加入?!?/p>
眾籌后的合作社運營起來不會亂嗎?
對此廉清洪表示,合作社雖然是農民組織,但已經應用了現代企業(yè)管理模式,有流程和規(guī)矩,物品出庫有流程,機械維修和保養(yǎng)也有流程,就連油料的使用管理也在嚴格的監(jiān)控之下。日常決策通過合作社的理事會決定。
廉清洪還舉了個例子:“如果我們看中了一臺設備,我們就會開一個合作社的理事會,和有資金的農戶討論,到市場上去調查采購什么裝備,通過之后馬上去采購回來,然后讓技術先進的農戶去操作?!?/p>
合作社還有利于調動農民的積極性?,F在,農民的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獎金,有很明確的獎懲制度?!安逖聿宓枚?、設備損耗低、油量使用少、沒有出安全事故,就會比別人收入高。我們要走向市場競爭,不要讓我們做事人吃虧。”廉清洪說。
到目前為止,鄱陽縣組建的農機、蔬菜、苗木、畜牧養(yǎng)殖、生態(tài)農業(yè)等專業(yè)合作社已突破1000家,通過引導農民“眾籌”建立專業(yè)合作社,使農戶經營由“散兵游勇”走向“集團作戰(zhàn)”。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已成為當地發(fā)展現代農業(yè)、扶貧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
如今,合作社的農民人均耕地已接近6畝,正常年份每畝年純收入能超過1000元,人均6畝的收入就是6000元。按照人均年收入3200元的貧困線,現在合作社的農民收入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標準。
江西是全國的糧倉,鄱陽又是江西的糧倉。鄱陽縣委書記張禎祥說:“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農業(yè)若荒廢了,糧食靠進口,會受制于人;農業(yè)是鄱陽的擔當,鄱陽要堅決打破收入和糧產量倒掛的魔咒,發(fā)展農民合作社,用‘種地’實現脫貧,為國家糧食安全盡一份力?!?/p>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digitalhomeuk.com/news/27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