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變成寶 困難還不少(秸稈變成油,東南大學成果在日內瓦獲“特別金獎”)
農機大全網(www.digitalhomeuk.com)今天給各位分享秸稈變成寶 困難還不少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秸稈變成油,東南大學成果在日內瓦獲“特別金獎”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4、秸稈變身奶牛飼料
秸稈變成寶 困難還不少 ♂
秸稈變成寶 困難還不少
圖為河南省嵩縣閻莊鄉(xiāng)的農民麥收后將秸稈壓縮打包后出售,增加了收入。
新華社記者 王 頌攝
在山東農村,農作物秸稈的有效利用率近六成,但仍有3000萬噸秸稈被棄之荒野(鄉(xiāng)村觀察)
秸稈能量真大
廢棄物變身乙醇、沼氣、電能、功能糖
廢棄的玉米秸稈經過一系列轉化,竟神奇地變成燃料乙醇。前不久,國內首條利用玉米秸稈發(fā)酵生產燃料乙醇的生產線在山東省東平縣老湖鎮(zhèn)正式投產。秸稈變乙醇,其原理是將農作物秸稈中的木質纖維素預處理后,通過酶解糖化來獲得葡萄糖,再通過發(fā)酵生成乙醇。
在魯西南的單縣,利用棉花秸稈發(fā)電的國能單縣生物發(fā)電項目已經投產半年多。發(fā)電廠里,只見堆成小山一樣的碎秸稈被機器“大口大口”地吃掉,燃燒轉化為電能。據項目部副經理周志剛介紹,運營這樣一臺2.5萬千瓦的生物質發(fā)電機組,與同類型火電機組相比,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萬噸。
科技創(chuàng)新,連秸稈身上的玉米芯都變廢為寶。以前,玉米芯只是莊稼人引燃煤爐的好柴火。現在,在山東禹城,玉米芯卻成了生產功能糖的原料。禹城市福田公司用玉米和玉米芯生產的木糖醇產品,年出口近千萬美元。
秸稈效益真多
農民每畝增收百元以上
秸稈利用,農民是直接受益者。
“不用農民動手運輸,我們組織了上百名經紀人上門收購。農民八九分錢一斤賣出,經紀人一毛一、最高一毛二賣給電廠?!眹軉慰h生物發(fā)電廠負責人介紹說。在單縣徐寨收購點上,記者看到棉花秸稈堆積如山,還有一堆堆的樹皮、樹枝、木材廢料等。據了解,這個電廠每天要“吃”掉秸稈500噸,一年“吃”掉15萬到20萬噸,僅生物秸稈一項每年就可為當地農民增收4000萬元。
在廣饒縣,已經有5萬多農民用上了沼氣。丁莊鎮(zhèn)農民尚觀輝去年建了沼氣池,高興地說:“自打有了沼氣,改建了廁所,房子亮堂了,廚房干凈了。一年下來,光省下的燃料、照明費就不少于800塊錢?!?br>
利用之路剛起步
“沒有國家的扶持,秸稈發(fā)電肯定搞不起來”
山東省年產各種農作物秸稈總量達7000多萬噸,按目前六成的利用率計算,意味著每年還有近3000萬噸秸稈沒有被利用大多被農民一燒了之。全國每年糧食種植產生的6億多噸秸稈,大部分也沒有被有效利用。
業(yè)內人士分析說,秸稈發(fā)電、秸稈制乙醇等技術在我國剛剛起步,秸稈發(fā)電項目也僅限于個別地區(qū),回收輻射范圍最多不過周圍幾個縣,秸稈回收利用量都還有限。
針對這種狀況,山東省農機部門大力宣傳并推廣實施保護性耕作,并組織濰坊天宇、菏澤奧龍等企業(yè)研制生產出新型免耕施肥播種機,較好地解決了播種機易堵塞和起壟灌溉等問題。農機辦同志說,技術的改進和完善將有助于保護性耕作的推廣和秸稈利用。
《人民日報》 ( 2007-07-15 第05版 )
秸稈變成油,東南大學成果在日內瓦獲“特別金獎” ♂
秸稈變成油,東南大學成果在日內瓦獲“特別金獎”開個小車,就可以走到田間地頭,將農民到處散落的秸稈制成生物油燃料。在本月初舉行的第45屆日內瓦國際發(fā)明展上,東南大學的一項成果獲得大會最高獎項“特別金獎”。
成果發(fā)明者之一、東南大學能源與環(huán)境學院張會巖副教授介紹,秸稈轉化成生物油技術早就發(fā)明了,并不是團隊的專利,團隊最大的貢獻在于,可以就近將秸稈快速熱解轉化成能量密度高、易運輸的生物油。
“我國的秸稈很多,但收集、運輸成本高達三四百元一噸,以至于很多和秸稈相關的科研成果成本無法降下來?!睆垥r介紹,如果能將秸稈在地頭處理后,變成液體進行運輸,成本會大大下降。
于是他們想到了制作小型化設備的點子?!霸O備的關鍵是反應器,要體積小、重量輕、易操作,”他介紹,其中涉及了一系列的集成技術。
秸稈分為米芯、稻殼、木屑、玉米等4種,不同種類的秸稈對處理的環(huán)境和方法都有不同的要求,團隊根據我國秸稈種類的不同,分析了4大秸稈的制油特性,設計了模塊化的處理方法,基于模塊化的處理設計結合反饋自控系統(tǒng)實現了設備的一鍵式操作。
“設備非常小巧、移動方便,且使用簡單。不同的秸稈,只要在機器上輕松一按,選擇不同的處理模式,就能順利地實現出油?!?他說,不過,現場生產出的生物油品質不是很好,只能直接用于鍋爐等燃燒,后期進行提質后可以作為航空用油等。一噸秸稈經過該設備處理后,可以產出半噸油品,將此前收集運輸的成本降低80%。
團隊已經在實驗室中搭建了一臺日處理量為200公斤生物質的裝置,年處理量3000噸的樣機已經完成了設計?;谶@個項目,團隊已經拿到兩項實用新型專利,一項國家發(fā)明專利已公開,并與多家企業(yè)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
“今年下半年,市面上就會有這種設備。”張會巖說,一臺設備的售價預計在150-200萬之間,3年就可收回成本。
日內瓦國際發(fā)明展創(chuàng)辦于1973年,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瑞士聯(lián)邦政府等共聯(lián)合舉辦,是世界上歷史最長、規(guī)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發(fā)明展之一。在此次展覽會上,共有來自40多個國家及地區(qū)近1000項新發(fā)明亮相。除了“特別金獎”,東南大學還獲得了一個銀獎、兩個銅獎。
秸稈變柴油吉林省搶占先機 ♂
秸稈變柴油吉林省搶占先機
提起秸稈、垃圾,人們會因沒有更好方法處理而頭疼。如今,它們成了能解國內燃油之急的“寶貝”。日前,吉林省發(fā)改委委托省節(jié)能咨詢工程公司組織專家,召開了靖宇縣生物質資源再生燃油(草禾烴)工程可行性報告評估會。會上,原則上通過了評估報告。
把秸稈、垃圾等廢棄物資源化,變廢為寶。這個項目的總研發(fā)人———遼寧重烴石油輕質工程設計院總工程師姜國文專程來到吉林省參加評估。姜國文領導的重大項目專家組歷經十余年研發(fā),終于取得了“陽光生物質草禾烴柴油、燃料油生產”系列專利技術。這個項目在國際生命科學大會獲得“環(huán)球生物工程2004年最有價值科學金獎”,并獲得國家重大高新科技項目確認證書。
業(yè)內人士稱,“草禾烴”專利技術的發(fā)明是世界能源技術的突破性進展。當前,國外開發(fā)生物燃油都是用大豆、菜子等為原料,需大量種植,不但占用土地,且資源量受到限制,導致成本高油價高,推廣難度大。而“草禾烴”專利技術是利用廢棄物,原料廣泛。產品質量達到國家標準,噸原料出油率達60%。產出的生物燃油售價可達每噸3200元,利潤500-1000元。
“這個技術是全封閉運行的,沒有任何污染物產生。”姜國文介紹,生產出的生物柴油比普通柴油環(huán)保、安全。二氧化碳和硫化物排放量可減少30%。中國技術市場協(xié)會準備在26個省推廣“草禾烴”專利技術。已在山西省、河南省建廠,油品符合國家標準。原本下一個建廠地點是海南省,在靖宇縣的積極爭取下,第三個選在了吉林省。
此項工程由白山市福源環(huán)保燃油有限公司與美國德瑞克森投資公司合作,總投資4.5億元。擬建的廠址距靖宇縣城區(qū)<?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秸稈變身奶牛飼料 ♂
秸稈變身奶牛飼料11日,海安高新區(qū)向陽奶牛場忙著收購秸稈粉碎青貯,麥季預計收儲萬噸“面包草”用來飼喂奶牛,可解決周邊2000多畝夏熟秸稈消化難題。“面包草”,學名“包膜發(fā)酵青、黃貯飼草”,因包膜后形狀像面包得名,是國際上流行的先進飼草加工技術的產品。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digitalhomeuk.com/news/268257.html